为了一究竟,近日,央视网记者走访了吉林长春市一家宾馆酒店用品城。这里到处闪烁着不锈钢的金属光泽,从碗筷到餐盘、餐盆,从锅铲到刀叉、水壶……琳琅满目的不锈钢餐具让人难辨真伪。
在一个出售餐盘的柜台前,记者发现,很多不锈钢餐盘从肉眼上无法辨别其质量好坏,但同等规格的产品却有薄有厚、重量不同;另外,记者轻轻敲一敲,有的发出铁质薄脆的声音,有的声响则比较敦厚。这些同等规格的餐盘在售价上也有高有低。
“我发现家里的不锈钢餐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亮了,有点乌。”长春的齐女士告诉记者,她购买的不锈钢餐具均来自超市,价格几乎都比较便宜,通常她会选择薄厚、大小适中的产品,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从未产生生锈现象,但是发乌、发黑的现象普遍存在。
“不锈钢餐具使用后发乌”的现象也出现在北京的孙先生家。孙先生认为,自己购买的这些号称“不锈钢餐具”的产品肯定不合格,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不锈钢。“真正的不锈钢餐具应该都很贵,几块、十几块钱的肯定都不是不锈钢,这些产品、无一例外被冠以‘不锈钢’的称号,我们消费者却很难辨别。”孙先生说。
胡先生多年从事不锈钢餐具销售,他告诉记者,自己所销售不锈钢餐具分为“有磁”和“无磁”两类。这一点在外包装上也会写明,但消费者几乎没有关注。两类比较,“无磁”的餐具价格肯定要贵一点。
“其实,不锈铁餐具确实在不锈钢市场存在‘浑水摸鱼’的情况,而且占市场很大份额。同一种产品、同等规格的不锈钢和不锈铁会相差十几元钱。”胡先生说,消费者一般很难辨别“不锈钢”和“不锈铁”,而业内人士通常采用吸铁石进行辨别。另外,价格也是区别“不锈钢”和“不锈铁”的一个依据。
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、环保专家董金狮曾就“苏泊尔品牌陷质量门事件”公开表示:“我国对不锈钢产品中锰、镍、铬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是有规定和标准的,过高或过低都不行。比如镍是防锈的,铬是防腐蚀的。镍含量低,防锈效果达不到;铬含量低,防腐蚀效果达不到,两者含量太高则对人体有危险。但现在很多厂商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生产,市面上在售的产品大多是不合格产品。”
“‘不锈钢’其实是一个大概念,其中的分类太多,而作为餐具的‘不锈钢’应该是既防锈又防腐蚀的。”董金狮说,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“不锈钢产品”,买回家后使用不久就出现了发乌发黑的情况。事实上,这样的“不锈钢”很可能是“不锈铁”。
由此可见,网络传言基本是真的。对此,相关专家建议消费者,不要购买廉价的不锈钢餐具,这种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很可能是不锈铁,使用之后有损健康。另外,消费者可以用一块磁铁辨真伪,如果能吸起磁铁为不锈铁;反之则是不锈钢。